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叶小钢、潘鲁生、范迪安等谈艺术教育

文艺评论新媒体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7





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强调,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那么,如何培养出杰出的艺术家、优秀的文艺人才?来自文艺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给出了建议。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摘编部分提案、访谈,以飨读者。






叶小钢:完善我国美育育人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


叶小钢委员表示:遵循美育规律、建构科学美育育人评价机制当前还存在不少探讨和完善的空间,建议应有效加强完善我国美育育人评价机制。在“德智体美劳”中,将美育融入其他“四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当前我国美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不应忽视对美育进行科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师、学生、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多方面的评价。


叶小钢建议:设立重大攻关课题,深入研究并建构学生综合(大)审美素养评价体系;将美育渗透到“德智体劳”四育之中,并把美育作为其学科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加强全学科教师的审美素质培养,把审美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注重生态美育,把校园打造成美育大课堂,把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纳入教育评价体系。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点击查看原文)



潘鲁生: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

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潘鲁生委员建议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立“民间文艺学”一级学科,下设“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学”“民间文艺学理论”3个二级学科,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面向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突破概论体系,结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出版工程等,加强全面性、代表性、经典性民间文艺作品的传授传播。要进一步引导高校学生从历史传承上认识民间文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认识人民的文艺感召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学习和拓展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的理论和方法,参与民间文艺的保护与发展实践。通过教材出版与传播,推动建立涵盖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及社会传习的民间文艺国民教育体系。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年3月18日报道)


潘鲁生《紫光藤韵》



范迪安:增强美育教育师资,

鼓励学生走向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委员建议高等艺术院校承担中小学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央美术学院等传统深厚,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义务培养更多能够进入大、中、小学美育教学的师资。我们也非常愿意多领任务,也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做出一些规划性的安排,有计划地把美育师资的培训提上日程,争取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为学校的美育教育增加师资力量。


社会大课堂远比学校的小课堂要丰富得多,一个农民、一个工人站在阳光下、站在他自己建设的家园面前,那个生动远远不是室内的模特可以比的。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一方面提倡让学生充分表达个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防止雷同的个性;就像一个班的学生,大家的生活面都那么窄,最后拿出的作品就会是雷同的。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找到让自己有感受、有感动的景象、人物来塑造。


(节选自央广网 2019年3月13日报道)


范迪安 油画《雪山、草地》(《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四封艺术作品,点击查看目录)



徐里: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徐里委员表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的培养。美育基于审美,同时超越了审美范畴。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从国家、社会、学校到家庭,都要重视。美育工作要摒弃功利化的倾向,以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目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的教育。


徐里建议: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好美育工作,有节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单位要加强美育教材的建设,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美育的教育模式。学校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打造高质量的美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普及。“美育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美育,而是一项面对全民的工作。”他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政策支持,让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让美育工作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节选自新华网 2019年3月6日报道)


徐里 油画《南湖红船》



李心草:艺术院校舞台表演专业

应降低师资文凭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李心草委员表示:艺术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的创作需要人才,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尤其是在表演艺术领域值得被关注。由于现在高校教师准入门槛只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将文凭学历作为硬指标,事实上有很多身经百战的、舞台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想为教育事业作贡献,而由于学历问题受到了限制。舞台表演需要实践经验,涉及实践就需要花大量时间,而这就正好错过了攻读博士硕士的时间。反观当下很多艺术院校的教学是缺乏实践性的,学生在高校里学不到真正的舞台表演经验。建议考虑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进行灵活调整,降低对那些有真正舞台经验的教师的准入门槛。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点击查看原文)



傅道彬:严格限制博士学位授予

随意设置附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傅道彬委员表示:一些学校规定在读博士生必须在所谓C刊或CSSCI等期刊上发表2至3篇文章,且要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学术讲座和指导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经历等。所谓C刊一个专业只有几种、十几种,连学校的教授甚至是博士导师都难以发表。有些核心期刊特别规定不接受博士生的稿件;而一些刊物所谓的出版费十分高昂,也让博士生们难以承担。博士生在读一般3至4年,他们大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正是出于追踪现代学术前沿、夯实专业基础的阶段,主要精力应用于博士论文撰写。一些学校为了各种各样的排名,将科研压力转嫁给博士生,过度附加五花八门条件,增加了博士生的课业负担,让学术研究失去了乐趣和动力,一些博士生有厌学倾向。


傅道彬建议教育部、国家学位办等有关单位规范管理,出台相关规定,严格限制博士学位授予随意设置附加条件,切实减轻广大博士生的额外负担,让学位回归学术。学位授予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准则,各个授予单位不得随意设置附加条件,尤其不能把单位的科研压力转嫁给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博士生们。对各单位已经设置的博士学位附加条件,进行一次集中的检查治理,确实需要在《博士学位授予条例》之外设立的补充规定,应该经过国家学位办等单位的严格审查,各单位不得任意设置。


(节选自“北方时报社”微信公号,点击查看原文)

(点击查看:骨四雅|傅道彬:君子曰君子,雅城叙雅怀)



侯光明:加快推进中国电影学派构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侯光明委员表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电影研究知识体系,为世界电影研究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必要性体现在:电影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中国电影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国产电影崛起,电影市场发展前景可期,但在对外文化传播、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尚有较大的努力空间;中国电影学派构建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有待推进。


具有“中国电影学派”风格的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


侯光明建议:支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体系;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研究项目;支持建设中国电影研究数据平台;相关部门引导激励,加大对中国电影学派作品创作的宣传与扶持力度,以及对研究和创作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增设中国电影学派单元;建立中国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互通互动机制,将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成果作为推进中国电影创作的持久动力。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转载:http://www.zgwypl.com/show-133-40076-1.html)


刘万鸣:古汉语教学应纳入高等

艺术院校硕博必修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中国画院副院长


刘万鸣委员表示:当前,古汉语在我国中小学、本科教学中均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案,而艺术类及其他非文学专业硕博阶段却缺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课程设置的不平衡,使得外国语和古汉语教学之间严重失衡,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古汉语教学地位边缘化。大力弘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对整个传统文化的优劣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希望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能够对“艺术类硕博古汉语课程必修课”予以重视,并出台明文规定,同时在语言学教育体系中做好外国语与古汉语的平衡,“外国语作为必修课无可厚非,如果只单方面强调外国语而对古汉语置若罔闻,各院校主观缺乏课程安排,对传统文化也是‘冷落’态度,那么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自信程度自然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9年3月6日报道)


刘万鸣《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cm 



吴碧霞:艺术学习应从学前教育

起就开始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吴碧霞委员表示:“电视娱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学习一定是依靠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要走到最前端。”现在的艺术大师很少,出不来人才,为什么?这是因为艺术教育闭合链的缺失。艺术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童年甚至是幼儿阶段,应该从学前教育起就开始重视。


(节选自文汇网 2019年3月8日报道)



徐丽桥:民族舞广播操应在中小学校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


徐丽桥委员表示:全国中小学生都使用统一的广播体操,历经多次修改,水平确实不断提升。但由于偏重体育锻炼,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形式、动作仍都显单调,特别是艺术美感不足,导致锻炼效果欠佳。而民族舞蹈融入广播体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她建议:教育部门与体育、文化部门密切合作,研究在中小学校推广民族舞广播操问题,将中国丰富的舞蹈文化融入广播体操之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应鼓励各地各学校根据本地民族舞蹈文化特点,创建符合本地民族舞蹈文化特点、融合本地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民族舞蹈广播操;有关部门应对民族舞蹈广播操的编排和推广加强指导,可调集专业体育教师和舞蹈编导,合作编排民族舞蹈广播操,并可通过组织开展比赛和交流活动等不断提高水平。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 微信公号,点击查看原文)


原创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徐丽桥等监制)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选编|李维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不再看看···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讲话金句

李屹: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

两会视频|李前光、夏潮、郭运德等委员访谈

两会|冯远征、霍建起、赵宝刚等:建言文艺创作与研究


客官,请留步,给个好看再走呗


点这里,查看全国两会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